芜湖市于1989年发布了德国“二元制”职业教育模式考试,经教育部批准后。同年9月,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、第三职业高级中学分别被定为电子、机械行业“二元制”试验学校,两所学校分别组成了中国电信行业和“芜湖市电子职业教育牵引研究董事会”和“芜湖市机械电子训练中心管理委员会” “二元制”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职业人才的模式。“二元制”职业教育是德国首创,被称为“生产高水平职业人才的大熔炉”,是德国经济飞跃的秘密武器,世界闻名。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两个层次,一是等于我国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,二是等于我国大学本科水平的职业教育。
高中阶段,德国职业教育法在行业协会确认的学校招生时,企业必须与学生签订法律有效的“教育合同”。学生每周3至4日在企业拒绝职业技能训练自学,1至2日在学校自学,上与职业相关的理论和文化课。
德国16至19岁青年中有70%拒绝接受这种教育。教育资金由企业支出,学生每月可从企业获得生活津贴,教师的工资、设备、消耗品全部由企业分担。行业与本公司的工业管理局相等,管理监督调整、学校资格确认、考试审查、合同遵守管理、资格证书的发行。
德国政府还制定了法律法规,确保法律,参加了管制,科研机构也给予了反对。芜湖市职业教育继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,在教育改革中谋求单一普通中学模式的转变,采用教育部门和行业、企业中国电信或兴起的方式,首次在6所普通中学及部分企业内设立了14所职业高中班。但是,受计划经济的影响,民众的观念落后,招募困难的情况很多。1985年1月,中国共产党芜湖市委开会常务委员会,要求市劳动局参加招聘和专业设置的制定,学生毕业后,劳动部门解决问题的低收入问题。
同年,芜湖市在全国首次开展分流招聘,职业高中招生人数突破1400人,6年早于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目标1:1。6所普通中学随之更名为职业高级中学,在6所高职专业开展了分工。到1989年构成了平稳的学校运营体制,全市职业教育得到了可行性的发展。
芜湖市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兴学“二元制”职业教育的决定。芜湖市“二元制”职业教育制度实施后,市委市非常重视。1989年实施之初,市政府要求全国首次从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1.5%,作为“二元制”基金,当年征税近百万元,投入实训基地建设。
1989年下半年,全市职业高中的在校生约4439人,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之比为1.021,当年招生职业高中的学生约为2039人,比例减少到1.531。学生不仅在职业高中取得毕业证书,还取得了多种职业技术资格证书,增强了低收入竞争力。
本文来源:开云下载-www.qdjinrunze.com